close

一、敦五堂簡介
   
位於台中市豐原區鐮村里的林氏~敦五堂~是祖籍廣東饒平林千一始祖派下於1904年日據時代在台灣設立的總祠堂,主祀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
(敦五堂地址:台中市豐原區鐮村路605巷29號 , 座標:24°13'24.6"n 120°43'36.3"e)
 
那既然是台灣的總祠堂,為何不直接主祀一世祖千一公呢?那是因為當時在我們唐山老家的發源地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營前村還有一座林氏"營前祖祠",營前祖祠主祀就是我們的一世祖千一公。所以延續到台灣的這座總祠堂就以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為主祀,當然這也是有緣故的!
 
因為千一公的後裔在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有很多人移民到台灣,但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於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切斷了台灣與大陸祖籍地的往來,可能因此而有人號召千一公派下所有在台各派宗親組織一個連繫宗族感情的組織,在日據初期的1904年10月(明治37年/光緒30年)在台中豐原鐮子坑口設立"敦五堂"為總祠堂,主祀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並成立一個成五十九公會的祭祀公業組織,當時可能採股份方式由各派宗親認股加入。
 
而祠堂會命名為〝敦五堂〞是因為自千一公起至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都是單傳,直到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才算開始開枝散葉生了五個兒子,而來台灣的後裔全都是源自這五位兄弟的後代,會成立"敦五堂"這個凝聚整個千一宗族的組織,目的就是希望這五位兄弟的後代在台灣都能敦睦團結在一起的意思!

 


敦五堂的主祀牌位

 

營前祖祠模型~營前祖祠已毀於民初或文革期間
本模型根據元寬公嘉慶22年(1817年)督修營前祖祠報告書所載各方尺寸復原

 


二、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
   
    敦五堂以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為主祀,可見四世祖在我族的歷史上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翻閱多本手抄及現代族譜的記載,有關四世祖的記載摘錄如下:
1.據雍正六年前舊譜所記(和陽樓系舊譜):
  太始祖千一公肇基營前本是昌盛,不數傳卻被黃家用計,使地理師前來傷壞龍身,林成五十九公之子五人遂分散離居,我祖崇公鎮居老屋又開三房...
 
2.四世祖林成五十九郎公:為三世祖四十八郎公(和叔)之子,妣元配周氏七娘,次配楊氏三娘,公享壽八十九歲三老合葬於岩下山尾風吹羅帶尖下,其仙人形(亦有記:其山似人形)肚臍中穴 ,坐卯向酋(坐東向西)。
每年清明祭墓,後裔名曰子孫坟蓋以祭坟物儀係得新丁者故名之。(坟=墳)   
*根據推算四世祖生活的年代約在明初的西元14xx年間
 
3. 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共育五子:
長子:福公七十一郎分居洋尾岩下
(
另有記:岩下並下田洋及洋尾段岩下大埔五家峰)。
次子:信昌(另記:信男)公七十二郎分居(山上行下)下。

:(山上行下)字典查無此字

三子:福寧公七十四郎移居大溪,年節俱無歸祖。
四子:崇公七十五郎居營前老屋。
五子:興男公七十六郎移居永定奧杳(音同咬字),年節俱無歸祖


由上圖所示,我們即可以很清楚的明白敦五堂與主祀林成五十九公的意義!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在台灣僅找到福公、信昌公、及崇公的後裔子孫。

三、四世祖的墓到底在哪裡?
 
1.由族譜的記載: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即妣共三老合葬於岩下山尾風吹羅帶尖下,其仙人形肚臍中穴 ,坐卯向酋(坐東向西)。
而其長子福公分居洋尾/岩下,可見在祖地附近一帶有一個地名叫"岩下"的地方。
 
2. 1978年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後,台灣苗栗即有五世二房信昌公派下22世林盈宏開始陸續數次的回饒平尋根,成功找到其寶慶堂祖籍地:文革時期名為饒平縣上饒鎮茂芝六隊,現址為上饒鎮茂芝區有一橋過黃岡河附近,但已無林姓居民,當年亦在茂芝六隊田邊找到其11世有愈公墳墓,另外在詹姓知情者帶領下從上善繞進山區來回共走了7個多小時,成功地找到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的墓,但當時已經傾倒或已遭到盜墓,比較可惜的是當時亦未攜帶相機拍攝起來!
 
3.經查大陸的百度地圖,祖地附近有"岩下"地名者共有四處,位於饒平縣一處,位於大埔縣有兩處,位於福建平和縣兩處。我個人認為"岩下"的確切位置應該是離祖地營前最近的地方,另從地理/交通等層面以及盈宏的回憶來看,則下善的岩下是最有可能的地點,但還需再實地去確認才行!


步行需走3個多小時與盈宏所述相同


















 
 
note:衛星圖片上的路線標示有往右下偏離一點點!

 













 

 

 








4.有關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的墓最後是誰在掃墓的一段歷史記述:
 
根據林盈宏宗親在約1980年代回饒平尋根時所獲得的訊息是林成五十九公的墓大約在1920年代傳到最後是由林益早(屬於五是二房信昌公派下)負責祭掃,然後再傳到他的兩個兒子林隆堵與林隆梅兩兄弟負責掃墓。
★林隆堵:
因林隆賭早逝,有一個兒子林昌杓但過繼給別人當養子(亦或隨母改嫁),林昌杓有兩個兒子,一個在饒洋鎮開西藥房與林昌杓同住,另一個在廣東當公安。
林隆梅:
有三個兒子,後來林隆梅的兒子們都搬到福建去了(亦有一說:因生活環境所逼三個兒子都賣到福建去了),林隆梅在去世前遂委託詹姓親家的一個兒子叫詹益使,在清明節時負責幫忙上山掃我們四世祖林成五十九公的墓,一直到19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為止。
 
5.有關林炳權(和陽樓系東勢仁蕣公派下20世隆字輩)在2013年來信給我的尋根描述:
 
.....2000年時我曾在廣東長安虎門工作,利用近中秋的假期,我曾經由梅州-大埔-茂芝/上饒-饒洋-饒平-潮汕,四天的尋根之旅。
因依林盈宏給我的資訊,知千一公派下留在上饒附近的族親已不多,不過我想看看我祖先曾住過的地方,所以在沒什準備的情況下我去了一趟。
 
我在茂芝(上饒鎮)的鬧區旅店住了兩晚,我僱請了一摩的(載客摩托車)司機-張先生當導遊,兩天內只陪載我一人,跑上跑下,在茂芝與上饒一帶尋找千一公派下可能留下的族人,且看了近五座的土樓。
 
第一天張先生替我找到了在茂芝六隊四世祖成公的次子五世信昌七十二郎派下(十一世有愈,十四世欽芳公來台)的祖祠地(寶慶堂),可惜在文革時己拆,我也拜訪了其隔壁詹家伙房,得知信昌七十二郎派下只剩下現住饒洋的林昌杓與其子孫,隔天我去了一趟林昌杓(時約七十多歲)家,他好像有兩位公子,長子與父親同住,在饒洋開西藥房,次子在廣州當公安,林昌杓家人很熱忱的請我在他家用晚餐,也留給我他兩公子的姓名與通訊資訊,此資訊我一直置於我的手提電腦包內,可惜此資訊與電腦在07年時我在廣東中山古鎮被偷而遺失了。
 
第二天晚上張先生替我問到了和陽村林家的資訊,我倆馬上在晚上七八點摸黑趕至,當時好像沒遇上林家的男士,只遇上一位林家大嬸與鄰居外姓人,她好像不太會普通話,講很濃的饒平客語,告訴我他先生的祖父曾去過台灣,在台娶一番婆後返回和陽樓,我見了您的尋根資訊,我想那晚我可能是見到了文生的母親(流明的夫人)她也告訴我在我去之前几年有台灣的族親回去尋根,且想要和陽樓門石牌一事,我想可能有豐原的族親拜訪過,我看了您所攝和陽樓門牌的影像實感親切與感動。
因我仍依俙記得那是一沒預約的唐突夜訪(隔晨我就離開了茂芝)
我見到您所攝的和陽村景像與我在2000年秋所見是相同的,謝謝您的資訊我總算知道也去過我來台祖先的前輩們曾住過的地方。
 
談到敦五堂,我想我須告訴您一資訊,不知您是否知悉。
 
十多年前盈宏告訴我,他與苗栗公館族人曾回茂芝六隊祖祠處修拜他們(非和陽樓系)的十一世有愈公的墓,他說他曾去過我們共同的祖先四世祖成五十九公的墓地,當時已傾倒,他不敢單獨修,曾想號召台灣多方族人共同修之。
 
我們的先祖四世成五十九公(敦五堂中間牌位)的墓地不在上饒,二十多年前他由茂芝走路花了近三小時才到,四世祖成五十九公葬於岩下,乃現今上善鎮附近。

因為在他多次尋根時知道五世二房寶慶堂(非和陽樓系)的祖祠最後由林隆梅負責祭拜,林隆梅好像就是我在饒洋遇到的林昌杓的父親,林隆梅晚年才得子,他的親家就是隔壁的詹家,聽盈宏說文革前林隆梅每年須至岩下祭拜四世成公,後來他在去世前託他的親家詹家每年祭拜,林盈宏就是與詹家的後人一起去的。...........
 

四、撰寫本篇的用意:
 
水有源頭,草木皆有根系,人豈無根?因此追本溯源、尋根問祖之心乃人皆有之,勿庸置疑!人在尋根過程中,始於對族譜記載的祖籍地古地名產生好奇,到底這個地方現在在哪裡?長成甚麼模樣?我們還有宗親生活在那裏嗎?然後就一頭栽進尋根的路途,因為存世的資料有限且分散,因此一路走來倍感艱辛,尤以當年在網路上搜尋我派相關關鍵詞幾乎無所收穫!因緣際會下讓我成功的回到饒平和陽樓祖地找到僅剩無幾的宗親,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客家人"並在宗親帶領下前往我們千一公的肇基的地"營前"得知在營前原本有一座"林氏祖祠"但已毀壞了,另在營前林屋山背找到和陽樓系六世祖的墳墓,回來後我將所見所聞製作成一部2小時的饒平尋根記影片,並燒製成DVD光碟片分送宗親們,在這過程中發現差點被遺忘的敦五堂後促使我又更深入研究並從各種管道陸續發掘及宗親慷慨提供之資料中,好不容易拼湊出我林氏千一公派下歷史發展之脈絡。

 

為使這些已經經過收集分析整理的資料,能夠方便日後我們林家子孫在燃起尋根念頭時可以很快地找到相關資訊,因此我希望將有關我們家族的各種歷史片段記錄下來,俾便於後人知悉與研究,且能在網路上輕易搜尋獲得,本人所有的資料都會上傳網際網路我的部落格中影片會上傳到You Tube自上線以來也陸續接獲海內外宗親的回應,可見成效已現則余願足矣!



廣東饒平林氏千一公始祖系下
5世崇公-和陽樓系  
13世渡台祖林仁芳(元璸公)派下:
21
世昌字輩林滄海 敬撰 

 

 

arrow
arrow

    whiske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