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吉安鄉,北臨花蓮市,東濱太平洋,西鄰秀林鄉,南接壽豐鄉,為全縣人口第二多的鄉鎮約8萬人,僅次於花蓮市。

 

 

 

 

吉安鄉期為原住民阿美族的活動範圍,舊稱阿美族語音「知卡宣」,在阿美族語中係指「薪柴很多的地方」,漢人則音譯為「七腳川」。日治時期總督府鼓勵日本移民花東地區,因此在此地建立了「吉野村」。1937年東部地方改制,設置「吉野庄」,劃歸花蓮港廳花蓮郡管轄。戰後初期沿用其名,設置花蓮縣吉野鄉,但因覺得「吉野」兩字日本味太重,遂於1948年易名為「吉安鄉」至今。
 

「上山(中央山脈)下海(到太平洋)都只要五分鐘」,這就是花蓮縣吉安鄉。



日據時期即規劃方塊筆直的土地

 

 

 

 

這裡夏天比台北少三度、冬天又比台北高三度,花蓮縣政府農業局課員陳秀卿說,由於中央山脈阻隔的關係,這裡每年平均日照時間比台中少八百小時,下午三、四點鐘就遮蔭了,加上樹木調節氣候,因此夏天特別涼爽,冬天的東北季風又吹不到這裡,足足比台北暖了三度。

 

 

 

 

氣候宜人景觀佳,加上離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花蓮市都只有十到十五分鐘車程,生活機能佳,諸多優勢,難怪吉安會成為退休移民者的最愛。


這裡也有許多別墅型民宿







或者是我們所嚮往的別墅農莊住宅



這裡景色如畫,加上離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花蓮市都只有十到十五分鐘車程,生活機能佳,諸多優勢,難怪吉安會成為退休移民者的最愛。


===============================

慶修院: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國家三級古蹟,是源於日據時代之寺廟,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最後,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被強制遷村後,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因新移民的加入,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吉野』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日據時代,『吉野』分為宮前、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即為現今的慶豐、福興和永興等3村,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而慶修院(吉野布教所)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近幾年,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者、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寺院內依序排列的88尊石佛

院內亭園佈置美觀


池塘一角



我們2/16前往慶修院時剛好有一團日本專訪的團體來考查!



濃濃原汁的日本味,彷彿置身東瀛!


如果你去慶修院找看看這尊石佛在那裡?






=================================================

吉野神社鎮座紀念碑:

花蓮的吉安地區,是台灣最早引入日本移民的地區之一。明治三十二年(1899)由賀田金三郎設賀田組,採私營移民方式招募拓墾,然因水土不服及 「蕃」害等問題而終失敗。明治三十八年(1905)開始官營移民階段,五年後,在花蓮港廳轄下選擇了壹蘭社成立移民指導所,並陸續建立了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等三處移民聚落。 「吉野神社」為住民春秋二祭所在,尤其每年六月八日鎮座祭典更是隆重盛大,是吉野全村之守護神。神社於大正元年(1912年,民國元年)由總督府民政長官、殖產局官員及移民共同捐輸建成,不料同年遇風暴侵襲損毀,至大正四年再度修復。








神社位居今慶豐十一街、慶豐三街的四條道路中間,略成正方形,佔地四千五百坪,目前己成廢墟難覓。神社前一帶稱「宮前」即因位居神社前。光復後神社成為軍營,目前僅餘1912年6月8日所立的鎮座紀念碑還留在荒煙蔓草間。




碑文記載立碑年份為〈明治四十五年〉六月八日當年即1912年, 後來後人撰文即不記明治天皇駕崩的年份~直接跳《大正元年》(亦為1912年),
1912年是個很有趣的年份,這一年滿清滅亡、中華民國元年開始;明治天皇駕崩、大正天皇即位…對亞洲而言,這一年無疑是政治局勢大洗牌的巨變之年。


======================================================

吉安黃昏市場:
(原住民野菜街)

黃昏市場不是到處都有嗎?吉安的有什麼不同嗎?















吉安黃昏市場規模頗大,因花蓮有很多原住民,除了傳統的市場外,吉安黃昏市場有著一條原味十足的野菜街

這裡販賣的商品保證讓你大開眼界,"真正的山豬肉,鮮蝸牛,檳榔花,箭筍,藤心,朝天椒,海膽,貝類,各種海草,牛蛙,刺茄,長得像蒜頭的路喬,飛機菜(昭和草)及各式各樣的野菜和自釀小米酒,舉凡天上飛,地上爬海裡游的只要能下肚不會毒死人,這兒都有賣,貨色琳朗滿目,應有盡有


買了各種口味的麻薯和竹筒飯回去慢慢吃!(麻薯和一邊的麻薯不樣的口感,非常好吃)


長得像蒜頭的路喬


不知名海草















這個好像是叫做樹豆的樣子

這是樹豆粿,剛出爐還熱著呢!嘴饞買一小塊來吃,滋味還不錯!



========================================================


楓林步道/白雲步道

吉安鄉福興村大山的「楓林步道」,是一新興的爬山賞楓景點,沿著山路蜿唌而上,沿線3.4公里均可觀賞阡陌縱橫的吉安鄉全景及眺望花蓮市/花蓮港....
白雲步道是實上也是和楓林步道相連的,全長3.8公里,從福興大山銜接楓林步道開始,往北終至慶豐大山,林相豐富,沿途鳥鳴山幽,高大的筆筒樹,蔚為成林,是步道上一大景觀特色

1.                                              2.                                                     3.



1.



2.



3.




這裡可以眺望海岸山脈龍頭的位置~77高地,國姓廟就是2/14我們曾經去過的地方






這裡也可以眺望到花蓮港



========================================================

吉野一號天皇米:

日據時代一位移民來吉安的日本熊本縣農民青木繁先生,有一件事讓他感到遺憾,那就是在台灣吃不到家鄉美味的米飯。

他為了能在台灣吃到類似家鄉味道的米,
便以故鄉的日本菊池種(糯米)與台灣的紅在來米配,再與台中65號交配育出可在台灣生長的品種,吉野一號米便孕育而生。

 

 

此種稻米栽植條件嚴苛,培育不易。由於吉安鄉有肥沃豐厚的土質與來自中央山脈奇萊山冷冽無污染之灌溉水源,目前在台灣只適於花蓮吉安地區種植。吉野一號米穀粒大,米粒中心有心白,煮飯後特別香Q、鬆軟、好吃,深受日本天皇的喜愛,因此由當時的役場(今日的吉安鄉公所)派人專門種植,並進貢日本天皇。所以也稱為天皇米

這個老人口中的一號米,是非常難以栽種的,因此到了國民政府時代,因為稻米改良的關係,於是大家都改種較好栽培且產量高的其他品系稻種,一號米只遺留在老人的記憶中。

數年後,吉安鄉南華村天皇米栽種團隊,感念長輩們的打拼與思念此米的香味,2006年七月中旬從花蓮農改場接過十二公斤的穀種,播下第一批穀,看著它發芽,一一的克服雁鴨偷襲、補種稻苗、捲葉蟲肆虐、倒伏等挑戰,從收割、晒穀、碾米、釀造,稍顯雛型。


吉野一號米因產量有限,只在吉安鄉農會限量販售,農會的冰品也是吉安的一大特色



吉野一號米價格真的暴貴,兩台斤要價250,不過回到台中後馬上煮來吃吃看,厚!!果然好吃阿!!~香Q彈牙不在話下.




============================================

南華麵店~~你在那裡?

聽人說吉安南華麵店很棒!於是台9丙路上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然後問了當地路人,才知道:

南華麵
因手工麵條而聞名
因位於南華村而得名

所以沒有一家叫做南華麵店的麵店啦!


吉安在台9丙往壽豐公路上的南華村及干城村各有一家大陸口味麵店,這兩家麵店相距不過一百五十公尺,麵店都是退伍老兵所創立,賣的也是大陸口味的麵食,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煎麵。「到南華吃麵」已成為另一種休閒享受。南華,是早年花東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商販過客的歇腳站,路過此地,都會停下來吃碗麵再上路,因為手工製成的麵條嚼起來有勁,且便宜又大碗,成為饕客們的最愛。

一 般的麵店都是湯麵或乾麵兩種,這兒煎麵的手續比較麻煩,先用沸水將麵燙熟,再入鍋中用油以烈火煎炒,到麵的表面金黃、質地略硬,且香氣四溢後起鍋,口味有 些類似廣式炒麵,但質地稍軟,不像廣式炒麵那樣講究酥脆。喜歡吃煎麵的遊客,都愛上那股油煎後的香氣及咬來有勁的口感,加上特殊的配料和拌醬,更是風味十 足。

位在南華的山東麵店,煎麵有牛肉、豬肉兩種口味,其他也有牛肉麵等湯麵及乾麵。


3/2去吃的牛肉煎麵



另一家位於干城村的大陸麵店的口味有很多種,煎麵則有海鮮、什錦、肉燥等三種口味,其餘也有湯麵及乾麵可選擇。雙面煎出微微焦黃的「南華煎麵」,在經國先生品嚐過後便聞名,此區還包括牛肉麵、水餃、各式野菜涼拌等均頗有名氣,吸引大批食客專程前往品嚐。





2/27去吃的海鮮煎麵

由於這兩家煎麵各具特色,且口味不同,所以也在當地形成良性競爭,也讓煎麵成了當地的特色餐

另外我們也在干城村台9丙同一條路尾發現一家也是門庭若市的兄弟麵店,在花蓮期間還去吃過2次也是非常不錯的

 





2/16去吃的榨菜肉絲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iskeylin 的頭像
    whiskeylin

    海哥的部落格

    whiske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