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1年11月當我回到廣東饒平尋根的時候,不但找到和陽樓的遺址及和陽樓遺留下來的樓石碑.
也在饒平宗親的帶領下前往離和陽樓約2~3公里遠的營前村,那裡有一座林屋山,六世祖晚公(壽十一公)就葬在這裡,宗親說和陽樓以前的祖宗是住在營前這邊的,翻閱我們的族譜可以找到有許多祖先葬在營前的記載, 對我來說此行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發現營前的種種秘密吧!
營前村現在整村都是黃姓的居住在這裡,並沒有林姓住在這裡.但當地人都知道營前有一個林屋山,還有一個林氏祖祠,這個林氏祖祠在民國初年還存在,只是後來才毀壞.當時我走訪營前村,在當地耆老黃朝恳老先生的帶領下也曾前往尋找林氏祖祠遺址,但遺址已是漫天荒草,假如能有更多時間除草後或許可以找到遺留下來的基石之類的遺物!
黃老先生小時候經常跑去林氏祖祠玩耍,所以記憶深刻,當時他還畫了圖向我說明林氏祖祠的構造!
後來回到台灣,有一住台北三峽的林義雄宗親(21世昌字輩,仁芳公派下)因在網路上看到我的部落格有關千一公世系的相關文章而跟我聯繫,他提供給我一份文件,就是這份古文書"清嘉慶廿二年元寬公督修營前祖祠"報告書
由這份鋸細靡遺的古文書及手抄族譜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座營前林氏祖祠在清朝曾經經歷幾次重建整修.
1.康熙19年(公元1680年)重建祖祠
2.雍正 6年(公元1728年)整修
3.乾隆29年(公元1764年)整建
4.嘉慶22年(公元1817年)改建
這份古文書提及為何要重修祠堂的理由,當時千一公後裔在大陸饒平老家和台灣台中都有密切書信聯繫,最後由台中宗親出錢資助並請元寬公全程督導修建祖祠(元寬公經查為十三世仁荏公),這份書信應該是在祖祠修建完成後,由元寬公所寫的一份總結報告書,這份報告書說明了祖祠有分前後廳,可見規模不小,同時也詳實記載各個地方的尺寸,日後根據這些尺寸或許可以推敲模擬畫出營前祖祠也說不定!
現在先將原文PO出來分享給所有宗親們,大家先研究!日後有新發現再來補充說明.
祖祠高低尺寸日期一應記明于左 元寬詳記
上廳樑腹高壹丈四尺九寸 照原、
天井長壹丈闊七尺深壹尺貳寸 今改大吉 寬改定、
龕盤至後牆壹尺壹分 照原、
二世祖神牌添入謝字照上代原制改正遵行大吉、
甲申年做屋神牌額列出大二三各房不利 今除去、
右片下手口拆去廁貳口坪為菜園,此乃曜劫之方,大不利也,後日切不可開也,今在左片手眾出艮新打一廁以換之,此貳口廁係應芳的眾,另貼去銀參圓芳取去,言定永遠不得搭寮問廁。
新棟樑貳枝合桷換過新的,其兩廳兩廊椼桷全好,免換大吉,修屋身費工有兩百餘而已,泥水匠共有壹百參拾餘工而己,木匠共參拾餘工,包四個神牌在內,油漆貳拾餘工。
又將
乾隆甲申年做屋被土術永定游觀光做壞制度記明使後代知之
二,天井水涵水口入處名為甲水實涉寅大面,又直出,無轉斗,大不利也 今改癸水出口大吉
以上皆游觀光不明之誤,今改易之。
一、二世祖原有一謝字在均智公名上,甲申年題牌刪去,此乃首事主意也,做後不利 今提照原,大吉
二、洋尾神牌額寫大房,嶺下神牌額寫二房,扶陽寨寫三房,此亦首事主意也,今照原勿題,大利 不列出三房牌額於營前。
祖祠自雍正戊申六年用江西曾諱文標先生改建迪吉,至乾隆甲申廿九年因先前做屋時欠銀費用,桁桷瓦俱細小陋朴快壞,不得不修,今乃用火磚砌牆,石柱、石天井、石門,件件俱用堅固,囑咐師工分金,廳棟高低狹闊尺寸,俱遵舊制不敢改易,誰知被土術游觀光妄誕暗行改易,致下棟太高,大門太低,水涵放差,花胎填太飽脹,種種弊病至今五十四年地,台灣三房財丁大退,蒸賞賣盡,無計可施,近年叔姪有興復志,修書往台灣,余連寄四信矣!今春台中回信,叫內地協力,台中題銀相助,於是叔姪決議命余主持其事,余不敢辭,即先選定吉期,記明于左,其各處弊病盡改除之,合法者仍舊不敢改易。
祖祠坐酉(西)向卯(東)兼庚甲丁酉丁卯分金
出香火:取丁丑年五月十九壬戌日寅時,吉。安生丁向癸,吉。
以上吉課皆係元寬選擇取定批明云
羅先生批云上梁的
書云假饒三合能堅銳不比頑金未煉成是也,太陰照向能使生人沾福澤泰之演禽得所六壬為鑄印乘軒駟馬之榮旬空填實不忌,主用上梁添丁進財大振家聲
出香火:取前五月十九日寅時吉。其餘俱照原課吉。
九月十五日督修主持擇日定屋格元寬謹記
論修此屋起基議論,做屋復到己卯年終,元寬手內寫出書信參拾餘張,心力亦甚苦矣!
(壹).嘉慶丁丑廿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台灣人各考心捐題銀修營前祖祠者共寄來銀六十二圓整開明于左: 註:()內為筆者附加之註記
元梅出銀壹拾伍圓整 (仁萼元梅公)
時猷出銀壹拾伍圓整 (仁英日才公長子學謀字時猷)
學訝出銀壹拾伍圓整 (仁蕣元茂公派)
學誰出銀陸圓整 (仁莢元開公派)
學訄出銀肆圓整
孔法出銀貳圓整 (仁艾日周公派)
學[言見]出銀壹圓整 (仁茬元盛公派)
學[言申]出銀壹圓整 (仁芹元桂公派)
以上皆係扶陽寨派居住在台灣各庄者自己捐題的
良禔出銀壹圓整
良蘭出銀壹圓整
良疆兄弟共出銀伍圓整
阿泰出銀壹圓整
以上四名皆係下派者 元寬訂記
註:上述下之手抄原文字為("上山下行")因字典無此字電腦亦打不來,因此以""圖形字替代,現代在饒平縣上饒鎮上善有一地名就叫岩下乃四世祖所葬之地, 另外手抄族譜有記五世二房信昌公派下居("下"上山下行)故上述良禔/良蘭/良疆/阿泰等應該是屬於五世二房信昌公派下.
(貳).嘉慶戊寅廿三年九月十一日,台灣元梅兄(仁萼)仝時猷、學訝、學謨,洋尾阿逢、阿鳳等寄斗裡阿敏姪帶回、至冬公銀肆拾肆圓整;又洋尾派:阿逢分內出銀捌圓整,阿鳳分內出銀捌圓整:又扶陽寨
派:學訝分內出銀肆圓整,學謨分內出銀貳圓整,四份共銀貳拾貳圓,內除批腳銀貳圓後,實銀廿圓整,此回合共寄來銀陸拾肆
圓整,此皆台灣叔姪考孝心義氣,不可忘也,記明後代知之。
============================================================
2012/07 後來我又根據這份元寬公督修營前祖祠報告書所載尺寸,按1丈=10尺,1尺=10吋,再查清潮度量衡換算現代公制,以1寸=3.13公分,1尺=31.3公分,1丈=313公分=3.13公尺,用以重新建構營前祖祠的3D立體模型.
第一次使用3D建構軟體還不太熟悉,摸索許久才畫出一些成果,幾百年前我家祖祠的模樣已經可以重現了!看到祖祠重現真是高興呀!
延伸閱讀:
廣東饒平林氏族譜暨千一公系之系列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