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滄海
考證修編
2012/03
林氏開饒始祖概覽
林氏開基饒平始祖有二派:

一派為根德公,號五十九,於明朝初期授中憲大夫,由大埔縣遷饒平縣元歌都水口社石頭鄉安石樓(即今饒洋鎮石頭村,屬饒北客語區,路口設有一石碑上書『石頭林』),另立一世謂為開饒始祖

另一派為林原興,號古鋒,明朝攜母張氏及四弟林原隆,由詔安縣溪東鄉上營村遷潮州府海陽縣弦歌都下饒堡溪東南坡(即今三饒鎮溪東區楓頭林村)。

 
林氏開饒沿革

林氏開基饒平有二派,全係祖出福建林祿公之三十二世孫評事公,號七五郎(九牧葦係)。
南宋末年理宗時代(十二世紀中葉)評事公為奉直大夫,因元兵猖獗,棄官從福建寧化縣遷入廣東海陽縣(大埔)大麻林坑村隱居。

開饒始祖其中一派為評事公第七世孫的根德公,號五十九,於明朝初期,由大埔縣遷饒平縣弦歌都水口社石頭鄉安石樓(即今饒洋鎮石頭村)

林根德(林五十九)生三子: 大一、大二(林恭寬)、大三。

大一:派衍石頭林老屋、東山林、扶陽林、營前/扶陽寨和陽樓

大二(林恭寬):派衍嶺腳社斗里鄉斗屋(今上善鎮上善區斗屋村)。

大三:出祖。

-------------------------------------------------------------------

開饒祖另一派為評事公第九世孫林向日,字雙溪,謚文康,為元朝進士仕潮州府程鄉縣教諭,任滿回汀州寧化縣石壁

元末明初時遇朱元璋南下閩粵控制掃蕩山區,林向日為避兵亂,率族人遷詔安縣溪東鄉上營村。

林向日生四子,林原吉、林原興、林原慶、林原隆

明朝初期林向日第二子林原興攜母張氏及四弟林原隆,由詔安縣溪東鄉上營村遷潮州府海陽縣弦歌都饒堡溪東南坡(今三饒鎮溪東區楓頭林村)。

一年後林原隆返詔安縣溪東鄉創南坡鄉

以下分述林根德、林原興各派遷饒世系沿革

 

(壹)林根德派下開饒世系沿革

評事公第七世孫根德公,號五十九,於明朝初期,由廣東大埔縣遷饒平縣弦歌都水口社石頭鄉安石樓(即今饒洋鎮石頭村)另立一世。

 林根德生三子,大一、大二(林恭寬)、大三。
、長子林大一派下開饒世系沿革

大一為林根德長子。生子:林念一。(亦有記:林念十;林二十應為同一人)
 
林念一生三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

百一郎生六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

---------------------------------------------------

千一: 明初分居牛皮社營前村(今上饒鎮坑前區營前村)另立一世。派衍扶陽寨和陽樓(今上饒鎮霸上區和陽村)

千二: 生三子,萬一、萬二、萬三,萬三遷扶陽,另立林念一為扶陽(今饒洋鎮扶陽林村)一世

千六: 明朝中期由安石樓老屋遷大埔縣清遠都陳坑鄉大片頭,千六生六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明朝中期大一居大埔,千六同餘子又遷回水口社石頭鄉老屋裏(安石樓),派衍饒平縣河口、東山、騰腳嶺、白花揚等地。 老屋(石頭林)、東山、騰腳嶺三地字輩同。

以下分述下述林千一、林千二、林千六各派世系衍派情形

 
林千一世系衍派情形

一世祖: 林千一
初從饒平水口社石頭鄉安石樓(今饒洋鎮石頭林)分居至牛皮社營前(今上饒鎮坑前區營前村)另立一世。
據我2011年實地走訪當地嗜指出,營前有一林屋山,某龍脈下原有林氏祖祠一座民國初年已毀,祖祠旁即為林屋聚落,目前營前村已無林姓,現全為黃姓居住.


扶陽寨:
自千一公派衍至八世祖春苾(環池)公,自營前搬遷到約2~3公里遠的扶陽寨.

 

 
和陽樓:
 
自八世春苾環池公遷至扶陽寨後約再傳到十二世的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扶陽寨建造土樓,命名為和陽樓.

和陽樓為三層圓形封閉式土樓,內分十八間屋,每屋窗戶雕花圖案均不同,人文繪粹曾出十八位秀才,至十三世後大量族人渡台及泰國,至清末民初樓房及田園大都賣給張氏家族.

和陽樓已於1965年文革時期拆除,另在和陽樓旁邊改建為半圓形開放式和陽村,現均為張氏族人居住,和陽樓雖然已經拆除,但尚留有和陽樓石碑牌及遺址前的一口半月型池塘,


目前留在和陽樓宗親現僅兩家(20世),另一家(18世)於民初搬遷至三饒鎮楓頭村(整村姓林),現分有兩家(19世). (2011/11)
 

 

千一公派下渡台情形:
目前有資料顯示渡海來台之渡台祖有十三世27人,十四世~十六世51人但尚待考證

 
千一公世系,扶陽寨和陽樓派,第十二世開始啟用輩序表:

士仁學孔良,慶祚益隆昌。盈明日月郎,吉劭乾坤長。
                           
 註:(郎)或(朗)古籍均有記載尚待考證
其他網站錯誤的輩序表:
仁學孔,慶祚益隆昌。盈明日月右邵乾坤長。  
 
饒平縣元歌都牛皮社扶陽寨和陽樓世系在台衍派情形
(現饒平縣上饒鎮霸上區和陽村)

 

            和陽樓十三世仁字輩堂兄弟超過44人其中至少有11人渡海來台可能超過20人:
仁芳、仁英、仁舜、仁茬、仁蕚、仁莊、仁莢、仁芹、仁菖、仁曹、仁董


和陽樓十四世後陸續亦有宗親渡台:資料待補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芳
1.  林仁芳 字:元璸
1723~1788 享壽   66歲
2.約於清乾隆年間遷台,居台中牛罵社橋頭莊(現清水區)
1744年,林仁芳22歲,向感恩社(即牛罵社)拍瀑拉平埔族呈租位於現清水橋頭里土地共三甲一分荒地開墾
3. 約1780年左右,林仁芳偕子遷台中東勢埤頭山(現埤頭里)
4. 生四子:學諶;學謨;學諺;學詒
5. 學諶派衍豐原鐮仔坑口
學謨派衍埤頭山
學詒派衍卓蘭

(*其他網站:林仁芳是十二世的記載為錯誤*)
(*其它網站:林仁芳清嘉慶年間<西元1796-1820年>遷台灣,亦是錯誤的記載* )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菖
1.  林仁菖 字:元先
2.生二子:學識;學諸
3. 後世居台中豐原鐮仔坑口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董
1.生四子:學記;學論;學謙;學誘
2. 後世居台中后里月眉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英
1.  林仁英 字:日才
2.生二子:學謀;學諄
3. 後世居台中卓蘭/東勢後壁坑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莢
1.  林仁莢 字:元開
2.生二子:學(言和);學誰
3. 後世居台中豐原番社/烏牛欄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蕣
  1.  林仁蕣 字:元茂
2.生三子:學譓;學訝;學俯
3. 後世居台中東勢校栗埔
4. 清同治初年,林學訝獨子林孔湍,率子於今東勢鎮興隆里東籣街一八五號創建大伙房(校栗埔林屋)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萼
  1.  林仁萼 字:元梅
2.生六子:學詁;學訣;學(言寧);學謳;學誇;學訞 
3. 後世居台中豐原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莊
  1.  林仁莊 字:元恭
2.生四子:學謹;學(言受);學諵;學議 
3. 後世居台中豐原
渡台祖
十三世

林仁芹
  1.  林仁芹 字:元桂
2.生三子:學訷;學(言字);學諱 
3. 後世居台中豐原
 
千一公派下非和陽樓世系在台衍派情形
渡台祖
十七世
林孔鳳
林孔凰
  1.  五世祖福公之後至十七世孔凰於西元1770年前後,與胞兄孔鳳公渡台入墾新竹新埔
2.林孔凰生三子:良華;良慶;良成
 
渡台祖
十三世
林欽灔   1.  五世祖福公之後至十三世欽灔公渡台彰化永靖敦厚村
2.生二子:君球;君祿 
渡台祖
十五世
林孔奇
林孔秀
 

1.  五世信昌公之後至十五世
林孔奇渡台苗栗公館
林孔秀(欽芳)乾隆58年公元1793年渡台苗栗銅鑼

林千二世系衍派情形
1、饒洋鎮水南區扶陽村世系在台衍派情形
十三世 林名川 林名川字浩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攜同3歲年幼長子林顯友,遷台灣。

由彰化上岸北上,初居淡水廳竹北一堡東興社圓寶莊六張犁,繼遷新埔舊社下枋寮,另立一世。

林名川遷台後繼生五子,共生六子,林顯友、林顯宗、林顯澳、林顯島、林顯隨、林顯堃。派衍六大房稱林六合。

arrow
arrow

    whiske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